厦沙高速一般指厦门到沙县的高速,其德化段某隧道为分离式隧道,隧道左右线均位于直线上,左右洞净距18.5米。右洞长1450米,不久之前,右洞段仰拱开始出现纵向裂缝,且宽度最大达5厘米,后经钻孔探得仰拱裂缝呈上宽下窄“V”字形开裂。共产生二衬裂缝22条,其中纵向裂缝9条、斜向裂缝1条、网状裂缝8处、环向裂缝4条。
中政建研院进场后,对该段隧道进行专项质量的检测及评估,发现隧道二衬强度及厚度、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病害调查并综合分析论证,其裂缝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首先,项目所在地德化县地处戴云山麓,雨季暴雨频发,强度大。隧道洞顶位于冲沟内,地表水极为发育,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大量地表水聚集到隧道洞口段,并渗透至隧道内,对隧道软弱围岩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其次,隧道进口段基底土层强度低,压缩性高。隧道开挖后地下水较大,隧道基底松散层围岩遇水软化、泥化,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区,基底围岩弹性抗力及岩体参数降低,地基承载力下降、围岩水平侧压力增大,从而使隧道边墙基底下沉并发生向内挤压,作用于二衬结构上的荷载增大,导致仰拱底鼓开裂、拱墙二衬纵向开裂等病害。
左洞开挖时右洞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及施工时残渣未清除完毕便开始施作仰拱结构、混凝土发生收缩等因素,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之一。
中政建研院根据以上分析,决定采用加快左洞支护施工+加强引排地下水+拱脚锁脚补强+仰拱基底加固+仰拱开挖返工+拱墙二衬裂缝修补的方式对右洞病害进行综合整治。
中政建研对该隧道进行加固后,隧道已恢复安全通车,而且同时还对该隧道右洞进行运营期监测工作。经过第三方检测报告数据,该隧道沉降及水平收敛数据虽存在波动变化,但并未往同一方向发生较大变形,各监测数据累计变化量较小,且均小于安全警戒值。
另外,经巡视检查,该病害段落未发现新增裂缝且既有裂缝未见明显或异常发展,结合监测数据分析认为该隧道右洞整体并无异常现象,结构相对比较稳定,隧道处于安全状态,证明病害处治措施效果良好,病害处理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您正在向检测专家团队咨询问题